迪士尼“抢钱女明星”被“炒”上热搜 中秋款毛绒玩具卖到上千元

编辑:admin 日期:2021-08-14 17:32:42 / 人气:

8月13日,一条“上海迪士尼中秋星黛露炒至上千元”的消息登上热搜。此前,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日前宣布上架“星黛露中秋系列毛绒玩具”,短短3天便宣告售罄。然而,让消费者更加意想不到的是,中秋星黛露开始在一些二手平台上翻倍卖出高价,部分已被炒至上千元。
359元玩偶炒至上千元 仍有大量消费者买单
8月初,上海迪士尼官方账号宣布中秋星黛露将要上市,迅速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平台。然而,商家三天后,迪士尼便通过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“星黛露中秋系列毛绒玩具”已售罄。
达菲系列微博账号@达菲友你
据了解,中秋星黛露玩偶原价为359元,若持有迪士尼年卡,折后价格为287.2元。而官方宣布售罄后,二手平台上挂出了大量中秋星黛露,600多元的很快卖出,其余普遍被加价在750元以上,标价799元、999元、1314元的售价不在少数,更有卖家挂出2599元的“天价”。
还有部分卖家借此捆绑销售,中秋款星黛露必须打包其他产品才可出手。
在社交网络上,很多消费者表示由于真心喜欢,不得已购买了黄牛加价的中秋星黛露。此外,还有许多人挂出上千元重金求“偶”,这其中有真心想购买的粉丝,也不乏想以较低价格收购再转手倒卖获利的人。
据媒体报道,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店员表示,这一批中秋星黛露是限量产品,之后不会卖了,但许多消费者表示官方一开始并没说明是限量销售。对于二手平台上泛滥的高价中秋星黛露,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相关客服表示没有权限进行管辖。而这些星黛露是否为正品,客服人员则表示“不是很清楚”。
“黄牛”进园抢购引争议 官方表示不再补货
交易价格翻了数倍,目前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各大社交平台账号下方,出现了不少消费者的抱怨。有网友表示“黄牛已加价到上千元了,很多真心喜欢的人买不到。”“自己狂奔进园也买不到,亲眼看见黄牛一筐筐买单。”
大量星黛露的粉丝质疑上海迪士尼在售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。首先,上海迪士尼要求结账时每人限购两个中秋款星黛露,但有些黄牛却可以随意购买,找人轮番排队的黄牛甚至囤了几十个,很多普通消费者根本无缘购买。另外,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,这款定位为“中秋限定”的产品三天即售罄,售罄后却不补货,疑似“饥饿营销”。
实际上,这已经不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第一次因“黄牛”问题引发消费者争议。2020年新春达菲、星黛露等玩具上架后,消费者发现园区购买处有不少黄牛在“抢购”产品。2020年1月,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官方微博中表示该系列产品已售罄,将在未来的商品发售中做好更充分的准备。而就此次情况来看,园区之前所说的“准备充分”与否,仍有待商榷。
星黛露一年卖出119座珠峰高度 周边产品成财富密码
此次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的中秋节星黛露以“玉兔”为主题,换上中国风的服饰,国风、节日的氛围感拉满,很难不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光,迪士尼特供中国市场的意图也非常明显。
星黛露所属的达菲家族并非诞生于动画,它们是乐园原创的角色。达菲、雪莉玫、杰拉多尼和星黛露被网友戏称为“抢钱F4”组合,星黛露更是其中的顶流明星。星黛露出道后在社交网络迅速走红,再加上许多明星对它喜爱有加,更是让它的人气水涨船高。
来源:@毛晓彤
商品销售一直是迪士尼乐园重要的收入来源。据迪士尼2020年报,迪士尼商品销售额731.15亿美元,而上海迪士尼销量增长最快的便是2018年出道的星黛露。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表示,如果把2018年至今售出的星黛露主题商品叠加起来,其总高度相当于119座珠穆朗玛峰。
迪士尼乐园的衍生品大致分为硬周边(手办、模型)和软周边(毛绒玩具、盲盒和日用品)。软周边不仅销售量大、利润高,而且制造的成本也低,毛绒玩具尤甚。据今年6月上海迪士尼度假区5周年之际公布的数据显示,自开园以来,园区已累计售出毛绒玩具超过577万个,相当于每4位上海市民中就有1位拥有至少1个乐园售出的毛绒玩具。
而此次推出的中秋星黛露毛绒玩具,与日常售卖的“裸兔”相比,只是了增加了带有传统节日元素的服装,售价便从199元变成了359元,更是引发了抢购热潮。擅长讲故事、造梦的迪士尼,更擅长让消费者为这些寓意美好的衍生品心甘情愿地买单。
面对“炒物” 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
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潮流元素,如今的玩具不再是传统印象中儿童的专属,其目标群体已经转向了成年人,释放出庞大的消费力。同时,“限定”“限量”等概念为这些玩具附加了“稀有”属性,而“物以稀为贵”的市场规律则让其出现溢价升值,甚至成为“收藏品”。在潮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,迪士尼衍生产品似乎也未能逃过“万物皆可炒”的规律。
在高昂二手价格的诱惑下,“黄牛”抢购破坏了正常交易秩序,更诱导了越来越多无力购买高价正品的玩家转向山寨和改装,让市场行情越来越混乱。
网络平台不乏高价改装星黛露毛绒玩具的服务
另一方面,在二手交易平台,许多消费者不惜加价买入。但这些消费品缺乏实打实的保障,其价值很大程度上由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决定。这种无序的交易不仅抬高了商品价格,还将风险和套路带给了普通消费者。
对此,发行、销售方不应推波助澜地开展“饥饿营销”,要明确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。业内人士表示,此类潮流文化类产品更多是通过理念和价值观去引发消费者需求,过多的炒作只会提前透支行业生命力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,在购买溢价产品前,要多一些理性、量力而行,摒弃非理性的消费观念,避免虚荣和盲目跟风,如此才能构建起健康、理性的消费市场和交易环境,避免成为一波波炒物风波中被割的“韭菜”。

现在致电 0755-66889988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